面向3-8岁的幼儿儿童
免费编程入门启蒙网站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 -STEAM

最近教育部又发布了一则重要文件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教育部指出:

跨学科学习(STEAM教育)、创客教育

将形成创新课程体系

 

这也就意味着

STEAM教育将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

将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门“必修课”!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其实,早在2017年11月份

教育部就发布了一则

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的通知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这也明确表明

中小学生将新增一门

“综合实践活动”必修课

跟语文、数学一样贯穿小学至高中!

所有学生都要学习,都要参加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教育部发布的2017版“新课标”中

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编程

也被正式划入新课程标准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可见编程、STEAM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

紧跟发达国家的脚步

 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那么,问题来了

这个必修的“STEAM教育、创客教育”课程

是什么样的课程?

 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01.与一般学科课程有显著差别

 

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

 

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

不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

它是跨学科实践性课程

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

鼓励打破学科界限,跨领域跨学科学习

 

说到底就是:培养学生综合素质!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02.各学校的课程内容都可能不一样

学校对STEAM教育、创客教育课程的规划与实施

应在地方指导下

依据学生发展状况、学校特色

培养目标、可利用的社区资源等

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

 

还要对学年、学期活动做出规划

与总体实施方案相互配套、衔接

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

也就是说:

每个学校的“综合实践活动”课程都可能不一样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03.作为“必修课”,会影响招生录取

 

融入STEAM教育、创客教育的“综合实践活动”

作为一门课程

要求对学生成长过程观察、记录、分析

平时要做活动写实记录

还要建立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

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

成为招生录取中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

 

04.“STEAM综合实践活动”的特点

 

学生为主,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

老师从旁指导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自主性

在主题开发与活动内容选择时

要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

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

 

实践性

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

分析和解决问题,体验和感受生活

发展实践创新能力

 

开放性

老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

打破学科界限,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

鼓励学生跨领域、跨学科学习

 

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下

几乎可以预见每个学生都

可以发现自身的个性和特长

还能不断激发潜能

 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05.活动方式有哪些?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

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

小组合作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

逐步走向跨班级、跨年级、跨学校和跨区域等

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沟通能力

 

06.从小学到高中不同阶段学习目标

 

规定课时

 

小学1-2年级,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

小学3-6年级和初中,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

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,完成规定学分

 

综合实践活动课程

从小学贯穿到高中

会从社会生活、职业世界和

个人自主发展等等各方面的需要

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

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

 

小学阶段具体目标
1、通过亲历、参与少先队活动、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,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,初步形成集体思想、组织观念。

 

2、初步养成自理能力、自立精神、热爱生活的态度

 

3、能在教师的引导下,结合学校、家庭生活中的现象,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。

 

4、通过动手操作实践,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;学会运用信息技术,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。

 

初中阶段具体目标
1、形成国家认同。亲历社会实践,通过职业体验活动,发展兴趣专长,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。

 

2、增强服务意识,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。初步形成社会公德意识,初步具备法治观念。

 

3、能关注自然、社会、生活中的现象,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,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,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。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。

 

4、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,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,提高创意实现能力。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,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 

高中阶段具体目标
1、深化社会规则体验、国家认同、文化自信,初步体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,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。

 

2、关注社区及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,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,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。

 

3、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,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,综合运用知识和科学方法开展研究,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。

 

4、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,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,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,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
 

教育部宣布:从小学到高中将新增一门“必修课”

 

 

 

分享到: 更多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