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,有爸爸陪伴孩子的家庭,仅占12.6%。这是去年发布的《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》显示的数据。
海码爸爸的创办,一方面是倡导爸爸们多陪孩子,另一方面也想提供一些方法给爸爸们,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式陪伴孩子。在我的家长圈中,我也发现很多很棒的爸爸,他们各自用自己的方法陪伴孩子。
比如今天介绍的这位爸爸木慧建,他是一名律师,我经常看到他在家长群分享和女儿一起创作的编程作品。他和女儿将编程、绘画、乐高、宇宙知识融合起来,独创了自己的STEAM项目学习,非常有意思!
绘画、乐高、编程、宇宙科学
融合的STEAM学习
学习编程是爸爸木慧建从小的爱好,曾在高中时期自学了一些QBASIC。但因为当时整个社会环境都觉得学编程这事“不务正业”,最后被迫成为了一名律师。
而在陪女儿妞妞学网易卡搭Scratch编程课中,爸爸木慧建又捡起了年少时的爱好。妞妞喜欢乐高,她觉得Scratch就是虚拟的乐高积木,玩得起劲。于是,父女俩每天都用Scratch捣鼓个不停。
爸爸和妞妞一起玩
在捣鼓过程中,木慧建慢慢摸索到了把编程和其他项目结合起来的一个好办法。
妞妞喜欢编故事。爸爸就顺着女儿的爱好,和她一起天马行空地编故事。有一次,爸爸给妞妞科普了关于宇宙的知识。妞妞结合自己的想象,画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的绘画作品。
为了让作品更加真实,在爸爸的引导下,妞妞又在绘画的基础上创作出《星星猎手》、《妞妞的宇宙开拓史》和《蒲公英回忆曲》这三个编程小游戏。
不仅如此,爸爸还引导妞妞用乐高,试着将画里和编程中的角色拼出来,做成了乐高模型,父女俩玩得不亦乐乎。妞妞也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关于宇宙的新知识。
将绘画、编程、乐高串起来学,这不就是STEAM教育嘛。不仅让妞妞将宇宙知识学以致用,并且还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到了一起,形成了父女俩特有的学习模式。
妞妞做的《宇宙开拓史》
和女儿一起用编程解决现实问题
女儿喜欢编程,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爸爸的影响。律师工作虽然很忙碌,但木慧建每天都确保有半小时到一个小时陪伴女儿一起捣鼓编程。
编程应该产生实用价值才更有意义。父女俩总是想着各种办法将编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。
妞刚上小学一年级,老师要求5分钟做出100道口算题,妞妞显得有些招架不住。当她做到9-8=?时,她习惯先数到9再一个个减回去,爸爸在旁边看得着急。
为了提高女儿的计算能力,木慧建捣鼓了一下午,给女儿做了一个算术小程序,每天睡前练习5-10分钟。训练了一周后,妞妞的算术水平突飞猛进。比起坐在桌子前面苦着脸写100道题,用程序训练,轻松多了。
爸爸为女儿制作的算术小游戏
有段时间妞妞查出眼睛有弱视,右眼矫正视力只有0.16。医生建议每天花一个多小时看同视机、串珠子,非常枯燥。好在孩子妈妈很有耐心,天天陪着孩子看,木慧建又琢磨出一个“串珠语言”小程序,希望她串珠训练不会太无聊。妞妞编了好多秘密的话,并乐在其中。
爸爸为女儿制作的串珠小游戏
除此之外,爸爸还运用编程给女儿做了古诗高效识字,好习惯养成记等编程小游戏,陪伴妞妞学习。
好习惯养成记
编程给孩子带来的3个变化
有研究表明,爸爸对孩子教育的参与程度越高,孩子思维能力、适应力更强,性格更加宽容,更富有责任感。女儿妞妞在爸爸陪伴下,也确实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和收获。
更耐心了。学习编程的过程中,父女俩总会遇到一些困难。妞妞的性格比较急,某个功能想不出来怎么实现或者有BUG搞不清楚原因就要发脾气。但爸爸总是耐着性子,陪着孩子一起摸索。在爸爸的影响下,妞妞也渐渐变得耐心起来。
更细心了。爸爸说,妞妞能在短短几分钟内,就挑出爸爸编写的程序中隐藏挺深的BUG,并提出修改建议,这让爸爸非常意外。
理解能力变强了。平日里,爸爸如果看到一些好书,总喜欢先买下屯着,想等她再大一些了再给她看,可没想到妞妞居然读得挺顺溜。班里发的小学生数学报,许多同学经常在相对方位或逻辑关系这类题目的理解上卡住,而妞妞则基本没碰到过这类理解障碍。
爸爸给妞妞买的书
培养了思辨能力。比如,在读《生命的奇迹》或《人类进化圣典》这类科普作品时,妞妞还会提出“恐龙既然已经灭绝那么久了,科学家怎么能知道几千万年前是恐龙的时代?为什么不是几百或几十万年前呢?”这类有思考的问题。爸爸感叹道:“不像我小时候,只关心说“哇,这么久以前”,好像都没想到过里面的逻辑基础就接受进去了。”
世界会奖励有爸爸陪伴的孩子
母爱给孩子满足感,父爱给孩子方向感。
父亲像是孩子人生的标杆一般,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与人生方向。很多时候,爸爸之所以不愿意陪孩子玩,并不是不愿对孩子用心,而是他们更本不知道如何培孩子玩。那么这时候,爸爸应该去寻找与孩子的共同兴趣爱好,并且全身心投入,以身作则,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。
我相信,世界也会偷偷奖励那些有爸爸陪伴的孩子。
海码爸爸∣计算机博士发起的父联组织